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易妍君 廣州報道? 春節前夕,利好消息接連不斷。
1月22日,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將通過提升商業保險資金A股投資比例與穩定性,優化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機制,提高企(職)業年金基金市場化投資運作水平,提高權益類基金的規模和占比,優化資本市場投資五大舉措,來引導中長期資金進一步加大入市力度。
1月23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了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促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表示,《方案》既是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決策部署的又一重要舉措,也是對前期《指導意見》的細化、深化和具體落實。
他指出,《方案》聚焦公募基金、商業保險資金、養老金等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卡點堵點問題,提出了一系列的更加具體的舉措,既立足當下,確定了各類中長期資金提高投資A股實際規模、比例的一些具體明確指標要求;更著眼長遠,從建立適配長期投資的考核制度、投資政策、市場生態建設等方面作出了一些針對性的制度安排。
國泰君安非銀金融團隊分析,相較前期政策,《方案》的增量主要在推進建立各類中長期機構資金長周期業績考核機制,預計政策的持續出臺和落地將為資本市場帶來增量。
總結而言,《方案》有四大導向,且釋放出了三個重要信號。
四大導向
導向一:擴大資本市場穩定資金來源。
《方案》明確未來三年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每年至少增長10%;對于商業保險資金,力爭大型國有保險公司從2025年起將每年新增保費的30%用于投資A股。
東吳期貨首席投資官兼研究所所長吳照銀及其團隊對此進行了具體測算數據。其中,險資方面去年前11個月保費收入同比增長11.8%,按此增速測算2024年合計新增保費收入約6063億元,如果按每年新增保費的30%用于投資A股來測算,預計2025年將帶來增量資金約1800億元。
公募基金方面,從2024年年報來看,公募基金中A股持倉規模約5.9萬億元,按公募基金持有A股股票未來三年每年至少增長10%來測算,2025年增量資金約5900億元,預計主要通過ETF流入市場。
社保基金方面,截至2024年底,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規模已達到2.3萬億元,如果股票投資比例提高一個百分點,增量資金約230億元。截至2023年末,全國社會保障基金資產總額3萬億元,如果股票投資比例提高一個百分點,增量資金約300億元,兩者合計約530億元。
此外,吳照銀對上市公司分紅帶來的增量資金也進行了測算。2024年上市公司全年分紅2.4萬億元。上市公司的分紅如果分配到大股東手上,一般會流出資本市場,但是如果分配到散戶投資者和金融機構賬戶上,通常會繼續留在二級市場,成為二級市場重要的增量資金。從整個市場來看,流通市值一般占了總市值的80%,自由流通市值占了流通市值的55%左右,即自由流通市值約占總市值的44%左右。大致可以以40%比例來計算上市公司分紅留存在二級市場的資金量,因此2024年分紅留存二級市場資金大約為1萬億元。
“合計來看,險資、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上市公司分紅這幾類中長期資金2025年理論上可帶來增量資金約18230億元,增量資金規模較為可觀,A股資金面將得到極大改善。”吳照銀認為。
此外,民生證券非銀金融團隊分析,優化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機制,提高企(職)業年金基金市場化投資運作水平,有望提升長期資金入市規模。
中信證券非銀金融該團隊則指出,此次改革在新股發行、定向增發以及舉牌等領域,全面拉平銀行理財、保險資金與公募基金的待遇。各類機構資金在戰略投資者以及IPO定增大股東身份下,將保持較長的持有期限并受到較為嚴格的減持約束,多渠道保證入市資金的中長期屬性。
同時,“在當前40家金融機構和超300家上市公司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展互換便利和再貸款業務覆蓋規模。隨著市場機構的廣泛參與,在當前已落地1050億互換便利和600億再貸款的基礎上,預期首批互換便利及再貸款資金的8000億額度有望得到充分運用。”該團隊提到。
導向二:不斷疏通保險、銀行理財等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卡點堵點,推動“長錢長投”。
廣發證券非銀金融團隊指出,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堵點主要有三點:第一,股價波動為市場常態,但業績考核周期過短;第二,資本市場投資生態有待完善以吸引“長錢長投”;第三,保險公司面臨償付能力等監管壓力。
《方案》明確對國有保險公司經營績效全面實行三年以上的長周期考核,明確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五年以上、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三年以上長周期業績考核機制考核,以及引導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購力度,落實一年多次分紅政策等要求。“此舉對疏通前兩個卡點堵點具有重要意義。針對第三點,近年來監管部門通過下調權益風險因子等舉措進行了有益探索,預計未來仍有政策優化空間。”該團隊談道。
萬聯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宮慧菁分析,《方案》通過引導機構增加A股(含權益類基金)投資規模和實際比例、調整機構業績考核機制、逐步擴大參與機構范圍與資金規模等舉措,強化資金“長錢長投”理念;同時鼓勵機構發揮專業投資優勢,開展差異化投資。
宮慧菁表示,“上述舉措降低了對險資等機構持倉市值波動的考核限制,將提高資金對市值波動的容忍度,促進資本市場穩定。中長線資金權益配置比例加大將助力市場信心修復。”
導向三:提高權益類基金的規模和占比,提高投資者獲得感。
《方案》要求強化分類監管評價約束,引導督促公募基金穩步提高權益類基金的規模和占比。牢固樹立投資者為本的發展理念,提升投資者獲得感。同時,完善私募基金投資運作規則、拓展投資策略及基金產品類型。
由此,宮慧菁認為,《方案》發布后將對權益型基金市場產生積極影響,以跟蹤指數投資為主的ETF基金產品供給將更為豐富,資金入市步伐將加快,被動產品將更受市場關注。未來指數基金市場規模有望逐步擴大。
“對上市公司而言,權益類基金可以為企業提供穩定的融資渠道,支持企業發展和創新,從而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宮慧菁指出。
導向四:構建適合長線資金入市的環境,提升市場穩定性。
宮慧菁談道,《方案》允許機構投資者以戰投身份參與上市公司定增,能更充分利用耐心資本的長期性與穩定性,在推動企業長期價值提升的同時,完善“長錢長投”的制度環境,強化長期資金屬性與穩定性,同時提升市場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降低市場波動。同時,這一舉措也能為上市公司提供更加穩定的資金來源,有望持續助力企業發展。
宮慧菁認為,通過優化市場機制,提高市場效率,增強投資者信心,從而吸引更多中長期資金進入資本市場,促進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中信證券非銀金融團隊則指出,引導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購力度,落實一年多次分紅政策,有利于險資更好實現資產負債匹配,滿足客戶現金回報需求。推動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購增持再貸款工具的運用和進一步擴大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操作規模,有利于市場穩定,提升險資、社保、年金的長期持股意愿。?
三大信號
信號一:A股資金面有望逐步改善,市場穩定性提升。
中金公司非銀金融團隊認為,《方案》有利于進一步促進中長期資金入市,改善A股資金面、提振市場情緒,同時有助于推動資本市場平穩運行、提升市場定價效率、打造健康高質量發展的資本市場生態。
華福證券策略團隊亦指出,《方案》的出臺,將有利于重構A股生態,建立起更加穩健可靠的A股資金池,進一步平抑市場波動,引領市場投資方向,助力A股實現穩健持久的可持續發展。
“從戰略意義來看,中長期資金是資本市場平穩運行和健康發展的基礎。中長期資金是市場的‘壓艙石’,有助于穩定市場信心,在市場動蕩時期也能夠發揮‘穩定器’的關鍵作用。此外也有助于樹立市場的價值投資理念,也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助推器。”西部證券策略研究團隊談道。
信號二:險資權益配置的占比有望逐步增加,并增持低估值、高分紅、低波動權益資產。
民生證券非銀金融團隊指出,當前險資在權益投資端主要的痛點和難點在于新會計準則下帶來的當期利潤波動、償付能力充足率對于權益投資上限的約束和考核制度周期等,《方案》體現了高層對于推動中長期資金的決心和信心。
該團隊認為,支持方案后續有望進一步針對險資實操中的問題進行調整和完善,險資權益配置的占比有望逐步增加。當前利率下行背景下,加大權益投資比例和穩定性,有助于險企應對潛在利差損風險,有望更好發揮長期資金和耐心資本屬性,從而有助于做好資產負債匹配。
在中金公司非銀金融團隊看來,《方案》對于國有保險公司考核方式的修正將有助于險資從更長周期視角制定投資決策,同時其他配套措施有助于優化資本市場生態,改善險資長期投資回報,長期角度來看有助于險資更好地發揮其長期資金屬性。
“但也需注意,就壽險公司而言,其‘長債短投、高杠桿’的商業模式所蘊含的利率風險、市場風險對其資產負債匹配程度有較高要求,資產負債匹配程度將影響到公司在面對金融市場波動時真實的財務、經營穩定性,如何管理好相應風險還需進一步摸索研究。”該團隊分析。
其認為,在這一約束下險資可能會傾向于增持低估值、高分紅、低波動的權益資產。
信號三:配套政策或將持續出臺。
國泰君安非銀金融團隊預計,推動保險、社保及基本養老金以及企(職)業年金等中長期機構資金入市的政策仍將持續出臺和落地,為資本市場帶來增量。
包括《方案》提及的第二批保險資金長期股票投資試點;進一步擴大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托投資規模并細化明確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五年以上、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三年以上長周期業績考核機制;以及加快出臺企(職)業年金基金三年以上長周期業績考核指導意見并逐步擴大企業年金覆蓋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