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老虎財經app
在金價持續創下歷史新高的背景下,險資吹響了“殺入”黃金市場的號角。據華泰證券研報統計,10家試點險企投資黃金的上限接近2000億。面對低利率環境下的“資產荒”,險資能否借黃金實現投資收益的突圍?
“財大氣粗”的險資可以直接“買黃金”了。
2月7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印發《關于開展保險資金投資黃金業務試點的通知》,正式開展保險資金投資黃金業務試點。
通知顯示,本次共有10家試點保險公司將率先參與黃金投資業務試點,投資范圍包含在上海黃金交易所主板上市或交易的黃金現貨實盤合約、黃金現貨延期交收合約、上海金集中定價合約、黃金詢價即期合約、黃金詢價掉期合約和黃金租借業務。
據華泰證券研報統計,2024年上半年這10家險企的總投資資產在19萬億左右,按照試點保險公司投資黃金賬面余額合計不超過本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1%計算,估計黃金投資上限近2000億。
事實上,此次放開險資投資黃金業務,背后有多重考量。一方面,當前我國保險公司投資結構仍以債券為主,在存量負債成本相對固定的背景下,固收類資產回報率降低導致險資利差損壓力進一步增大,若將黃金納入險資的投資范圍,或有助于增厚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
另一方面,在新金融工具準則下,權益類資產的波動性直接體現在利潤表中,導致險企利潤波動加劇,而黃金作為一種非權益類資產,其價格波動與股市相關性較低,有助于險企緩釋股價波動的壓力。
最高2000億投向黃金
近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正式發布了《關于開展保險資金投資黃金業務試點的通知》,宣布即刻起允許10家試點保險公司以中長期資產配置為目標,涉足黃金業務投資領域,此舉標志著保險資金的投資范疇正式擴展至黃金領域。
根據通知內容,被納入試點的10家保險公司包括人保財險、國壽壽險、太平人壽、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平安財險、平安人壽、太保財險、太保壽險、泰康人壽以及新華人壽。投資范疇廣泛涵蓋了在上海黃金交易所主板上市或交易的多類黃金合約,具體有黃金現貨實盤合約、黃金現貨延期交收合約、上海金集中定價合約、黃金詢價即期合約、黃金詢價掉期合約,以及黃金租借業務。
此外,通知還詳細規定了這10家試點保險公司投資黃金業務的具體比例限制,即其投資黃金的賬面余額總計不得超過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1%。據華泰證券的研究報告統計,2024年上半年,這10家保險公司的總投資資產規模約達19萬億元。按照試點保險公司投資黃金賬面余額不超過上季末總資產1%的比例計算,預計黃金投資的上限將接近200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放開險企投資黃金業務只是險資獲得政策支持的一個方面。作為資本市場中長期資金的重要來源,保險資金還迎來了多項入市政策的利好。
今年1月22日,中央金融辦、證監會等七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該方案明確指出,要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大型國有保險公司增加對A股的投資規模及實際占比,從而提升商業保險資金在資本市場的活躍度。
據方正證券的研究報告分析,假設保費增速在0%至10%之間,投資A股的比例在15%至30%之間,以新增保費進行測算,考慮到每年大型上市頭部保險公司的保費規模接近2.5萬億元,預計這將為A股市場帶來約3700億至8300億元的增量資金。
同時,為了緩解險企償付能力的制約,引導更多險資入市,2023年金融監管局對投資滬深300指數成分股的風險因子進行了調整,從0.35下調至0.3;對投資科創板上市普通股票的風險因子也從0.45調整為0.4。更進一步,金融監管局于2024年12月末決定將“償二代二期”的過渡期延長一年,直至2026年正式執行。
為何放寬險企投資黃金?
實際上,監管層此次允許保險資金投資黃金業務,是基于多方面考慮。
雖然“924”以來權益市場的大漲為險企的投資收益緩了一口氣,但從長期來看,近年來保險公司仍主要通過增配債券資產來維持收益率水平,資產端面臨著較為突出的“資產荒”問題。
據東吳證券測算,截至2024年年末,保險資金中的債券資產規模從2023年底的12.3萬億元增加至15.9萬億元,較年初增配3.6萬億元,占比從45.4%提升至48.4%,規模和占比在年內雙雙增加。
與此同時,隨著固收類資產回報率的降低,在存量負債成本相對固定的背景下,保險公司“資負”不匹配導致的利差損問題一直是行業“痼疾”。
以新華保險的數據來看,2021年至2023年,新華保險的投資資產分別為1.08萬億、1.2萬億、1.34萬億,逐年上升。與之相反,2021年至2023年,新華保險的總投資收益率分別為5.9%、4.3%、1.8%,逐年下降。
受此影響,2022年末,新華保險僅實現了467.92億元投資收益,同比下滑18.8%,歸母凈利潤實現98.22億元,同比下滑34.3%。2023年,在模擬調整使得2022年數據基本可比的情況下,新華保險的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了43%。因此,如何在低利率環境下優化資產配置、提升投資收益,成為保險公司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在此背景下,華泰證券研報顯示,對于險資來說,拓寬投資范圍至黃金有助于提供新的高收益投資機會,緩解利率下行帶來的投資壓力。
據中國黃金協會數據顯示,2024年12月底,倫敦現貨黃金全年均價2386.20美元/盎司,比2023年同期1940.54美元/盎司上漲22.97%。上海黃金交易所Au9999黃金全年加權平均價格為548.49元/克,比2023年同期449.05元/克上漲22.14%。與之相比,2024年,上證指數累計漲幅為12.67%,深證指數、創業板指數漲幅則分別為9.34%、13.23%。
進入2025年后,金價繼續創下歷史新高。2月11日,倫敦現貨黃金續刷歷史新高至2941.85美元/盎司;COMEX黃金續刷歷史新高至2965.3美元/盎司;滬金主力漲幅達1.79%,收盤價為685.74/克,創歷史新高。
對于未來金價走勢,多家機構也較為樂觀。其中,高盛認為,預計到2026年第二季度,金價有望達到3000美元/盎司。中金公司也表示,金價2025年或有望突破3000美元/盎司,人民幣金價或將較之美元金價實現更大漲幅。
除了緩解利率下行帶來的投資壓力,民生證券還認為,黃金作為一種非權益類資產,其價格波動與股市、債市的相關性較低,在大類資產配置中有望起到良好的平滑和對沖作用,有助于險企緩釋股價波動的壓力,降低投資組合整體的波動。
據了解,新金融工具準則的實施對險企的資產分類和利潤表產生了較大影響。新準則下,權益類資產的波動性直接體現在利潤表中,導致險企利潤波動加劇。
以新華保險為例,受A股大漲影響,2024年前三季度,新華保險業績明顯回升,年化總投資收益率為6.8%;年化綜合投資收益率為8.1%。報告期內,實現投資收益51.34億元,歸母凈利潤達95.97億元。
然而,隨著四季度投資情緒的趨緩,新華保險在2024年四季度的歸母凈利潤預增幅度有所回落。近日,新華保險發布2024年度業績預增公告,預計增加152.46億元至169.88億元,以此計算,新華保險第四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區間為32.75億元至50.17億元,環比下降。
與此同時,新華保險也開始著力“避險”。2024年11月,上海醫藥和國藥股份同日公告稱,新華保險通過二級市場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增持了公司股票,達到了“舉牌線”。
據了解,當持股比例達到“舉牌線”后,險企的持股可以采用權益法核算,納入長期股權投資,持有期間的股息分紅計入投資收益,股票市值的波動會計入所有者權益影響凈資產,不影響當期利潤表現。
險企的另類投資
華泰證券研報顯示,黃金與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不動產投資相同,均歸屬于險企的另類資產投資范疇。
當前,險企在另類投資領域的布局也在不斷調整。具體來看,債權投資計劃一直是保險資管另類投資的主力軍,但近年來,債權投資計劃的登記數量和規模較此前有所下滑。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保險資管機構共登記債權投資計劃433只,規模7356.61億元,登記數量和規模分別較上年末同比減少10.72%、15.56%。2024年,保險資管機構在保險資管業協會共登記債權投資計劃375只,較2023年減少69只,同比下滑15.54%;登記規模6177.33億元,同比減少16.03%。
從新華保險年報數據來看,2023年末,該公司債權投資計劃規模約為391.74億元,而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這一數字下降至317.33億元,降幅約為18.99%。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華保險的債權投資計劃中,有三只產品與萬科有關,分別是新華-萬科武漢不動產債權投資計劃、新華-萬科物流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3期)、新華-萬科昆明債權投資計劃(1期),新華資產持有這三只產品的份額均為100%,實收投資款分別為23.40億元、15.77億元、11.00億元,合計達50.17億元。
與逐步縮減的債權投資計劃不同,去年以來,直接持有不動產漸成為險企另類投資的發力方向。例如2024年初,新華保險出資99.99億元設立的坤華(天津)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從去年4月開始,這家合伙企業就快速接手了10余處不動產,涉及北京、南京、成都等多個重要城市。此外,中國人壽、中郵保險、平安人壽以及長城人壽等多家保險企業,相繼對位于優質地段的大型購物中心、寫字樓以及物流園等不動產項目展開投資。
除了直接持有不動產外,險資也在積極配置公募REITS。例如,11月招商高速公路REIT上市,國壽、平安、人保及紫金財險均為戰略投資方,險資戰略配售與網下配售份額之和,占總額14.74%。投資收益率較高或是險企涌入REITS的原因,據中國保險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保險公司通過REITs投資不動產稅前收益率約為5.3%-6.7%,普遍高于債權投資計劃。
而此次黃金投資試點的啟動,或將進一步推動險企加大另類資產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