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2月10日,*ST美訊正式從上交所退市,成為2025年第一只退市股。
早在1月26日晚間,*ST美訊就收到上交所關于終止公司股票上市的決定。由于公司股票連續20個交易日的收盤總市值均低于5億元,觸及終止上市條件,上交所決定公司股票于2025年2月10日終止上市暨摘牌。
公司股票終止上市后,將轉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依托原證券公司代辦股份轉讓系統設立并代為管理的兩網公司及退市公司板塊掛牌轉讓。
*ST美訊全名為國美通訊,公司的主營業務為移動智能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主要產品包括:自有品牌手機、ODM移動通訊整機、ODM移動通訊主板、OEM、智能家居電子類貿易。前身是三聯商社,曾是山東最大家電零售企業,公司實際控制人是黃光裕。
早在1996年,*ST美訊便已登陸資本市場,但上市三年后,便遭遇暴雷,經營持續虧損,還因財務造假被監管處罰。近年來,*ST美訊經營狀況每況愈下。從2018年起,公司已連續6年歸母凈利潤和扣非凈利潤均為負值。2023年12月,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ST美訊被證監會立案調查。2024年10月15日,公司公告收到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因2020、2021年年報存在虛假記載、2020年非公開發行股票構成欺詐發行,公司及相關責任人受到相應懲處。
2024年10月底,新版《上市規則》將滬深主板公司市值退市標準由3億元調整為5億元。2024年12月30日*ST美訊收盤跌停,市值為3.17億元,已連續12個交易日低于5億元。即使后續8個交易日連續漲停,也將因市值連續20個交易日低于5億元而觸及交易類強制退市。
2024年4月30日,在新“國九條”對加強退市監管的指引下,滬深交易所正式發布《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等9項配套業務規則 (統稱“退市新規”),其中包括6項發行上市審核類規則、1項發行承銷類規則以及2項持續監管類規則。
除了*ST美訊,*ST大藥2月7日發布公告稱,因公司股票連續 20 個交易日的每日收盤總市值均低于人民幣5億元,已觸及《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規定的交易類強制退市指標,公司股票將于2025年2月10日開市起停牌。
從股價上來看,*ST大藥自1月17日跌停開始,截至2月7日收盤,已連續10個交易日跌停,2025年跌幅已達51.24%,市值2.59億元。2024年,該股全年下跌79.63%,為當年A股跌幅第二大個股。
實際上,除了市值低于5億元的交易類退市,*ST大藥大概率也會觸及財務類退市規則。公司2023年度經審計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的凈利潤均為負值,且扣除與主營業務無關的業務收入和不具備商業實質的收入后的營業收入低于1億元已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Choice數據統計,包括交易類、財務類、規范類、重大違法類等退市風險股在內,目前A股共有112家公司觸及退市風險警示,其中,多家公司觸及多項退市預警指標。例如,ST旭藍(維權)、*ST寧科(維權)、ST聆達(維權)、*ST嘉寓等至少觸及3項指標。
自退市新規發布以來,不具備持續經營能力的ST股、出現重大違法犯罪行為的股票正在快速從市場中出清。2022年開始,A股退市掀起新高峰,2022年有42只A股被強制退市,2023年為46股,2024年以來已有52股,2010至2019年十年期間累計只有22家公司退市。
證監會主席吳清此前表示,要從上市公司的“入口”到持續監管,再到“出口”,都正在建立更加嚴格的制度安排。目的就是堅決把造假者擋在門外,把公開透明的要求貫徹到公司信息披露的全過程,把尊重投資者、回報投資者的理念融入公司治理的各項機制,把“僵尸企業”、害群之馬堅決清出市場。
國金證券認為,隨著退市新規的落地實施,強制退市的企業數量有望迎來新高,退市新規的效果開始顯現。財務類退市仍是現階段上市公司面臨的主要退市風險,預計隨著新規過渡期結束,將有更多上市公司因不滿足財務類指標面臨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