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月1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宣布對所有進口至美國的鋼鐵和鋁征收25%關稅。
特朗普當天還表示,相關要求“沒有例外和豁免”。
分析解讀
歷史回顧:特朗普2018年實施鋼鋁關稅后 發生了什么?
作為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周一最受關注的動向,他將在周一披露對所有美國進口的鋼鐵和鋁,征收25%關稅的政策細節。
與他的其他政策不同,全球投資者早在2018年時就已經見過所謂的“特朗普鋼鋁關稅”。實際上除了數個與特朗普、拜登政府達成豁免協議的國家外,特朗普第一個任期內施加的鋼鋁關稅,目前對地球上大多數國家依然有效。
史實數據也顯示,特朗普聲稱的“鋼鋁關稅有利于美國制造、削減貿易赤字”似乎出入不小,一眾美國本土制造商沉痛咽下了關稅的苦果。
回望歷史
2018年3月8日,無視美國商業團體對價格上漲的警告,特朗普在白宮簽署行政令,宣布對美國進口的鋼鐵施加25%的額外關稅,同時把進口鋁的關稅上調了10%。隨后他又在6月將鋼鋁關稅擴展到加拿大、墨西哥和歐盟。
隨后美國的主要貿易對手均采取了反制措施。以歐盟為例,各成員國經過協調,宣布對美國實施報復性關稅,征稅對象里三分之一是美國的鋼鋁產品,三分之一是農產品,還有三分之一其他商品。歐盟特意強調,挑選了許多投票支持特朗普的州的特產,例如波本威士忌、哈雷摩托和牛仔褲。
根據美國蒸餾酒協會的數據,自從歐盟制裁開始,美國威士忌對歐盟的年度出口額下降了三分之一。
等到特朗普離任后,拜登政府與歐盟、英國和日本達成了一項“?;饏f議”,提供免關稅的進口配額。據悉,歐盟方面的停火協議將會在今年3月到期,而取代關稅的美國配額將會在年底到期。
與之類似的是,加拿大、墨西哥推出報復美國的措施后,美國在達成美墨加貿易協定后,撤銷了這部分關稅。
從歷史角度來看,經過特朗普的這一輪折騰后,鋼鋁關稅不僅沒有帶來制造業的復興,還給美國的產業和消費者帶來了打擊。
2018年時,包括通用、福特在內的美國本土汽車巨頭,均被迫下調了盈利預測,或者“財報暴雷”。核心原因是關稅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以及對進口鋼鐵征收關稅導致的原材料成本上升。
更加有趣的是,美國汽車制造商的大部分鋼材是在本地采購的。在關稅實施后,美國本土的鋼鐵制造商并沒有明顯提高產能,而是借著這個理由開始漲價。
至于“關稅有利于美國本土制造”的說辭更是慘遭現實打臉。被特朗普重點關照的美國鋼鐵,最終陷入了“不賣給日本人就要裁員、關廠”的困境。目前還在為了這筆收購案與美國政府打官司。
時至今日,美國的汽車制造商仍是接受沖擊的第一梯隊。與2018年時相比,汽車行業正處于“電動化轉型卡在一半”的尷尬處境,更加難以吸收特朗普政策帶來的沖擊。
美國鋼鐵協會的數據顯示,2024年美國最大的鋼鐵供應國是加拿大,然后是巴西、墨西哥和韓國。加拿大也是美國鋁的主要供應國,斷層領先其他貿易來源。面對美國的貿易威脅,加拿大已經多次表態“準備好了報復手段”。
同樣受到特朗普當年鋼鋁關稅沖擊后,歐盟現在也已經通過了新的“反脅迫工具”(ACI)。除了關稅反制外,歐盟還能對美國的科技、金融巨頭打出剝奪知識產權保護、取消市場準入等反制措施。
(文章來源: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