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添女人下部视频免费_91啪国自产中文字幕在线_幸福宝8008app_黄色软件粉色视频

連平等:更好發揮金融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功能

連平等:更好發揮金融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功能

市培樂 2025-02-06 滾動科技 4 次瀏覽 0個評論

  ◇?作者: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 連平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資深研究員 劉濤

  ◇?本文原載《債券》2025年1月刊

  摘? ?要

  推動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需要金融給予強有力的支持。近年來,我國加快構建多層次科技金融體系,不斷豐富金融產品和服務,已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廣覆蓋的金融服務體系,體現出國家政策大力推動、地方政府積極跟進等特點。為更好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我國仍需進一步深化金融體制機制改革,從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發揮金融機構主體作用等方面不斷完善科創金融體系,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關鍵詞

  新質生產力 科技創新 “股貸債保”聯動 科技保險 科技金融風險

  2023年以來,中央高度重視并多次提出“發展新質生產力”。2024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強調“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健全我國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協同發揮各類金融機構的支持功能,推動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無疑是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的重要方向。

  金融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支撐和保障

  新質生產力是以新技術、新經濟、新業態為主要內涵,集“創新+質優”于一體的先進生產力。所謂的“新質”,強調的是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傳統生產力,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一是以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等新技術為支撐,呈現多點突破、高度復雜和深度交叉融合的發展態勢;二是以數據為關鍵生產要素,具有低成本、強滲透性和高融合性等特點,可以推動生產資料、生產方式、生產效率和資源配置方式等不斷優化升級;三是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力,加快實現高科技自立自強,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供強大支撐;四是以高新技術深化應用為主攻方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將是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

  與傳統生產力相比,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創新。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長性、產業輻射面廣等特點,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體力量。根據“十四五”規劃,戰略性新興產業主要包括新興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和節能環保等領域。2023年,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超過13%;2025年,這一比重有望超過17%。

  在推動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過程中,金融要素扮演重要角色。無論是新技術研發,還是科技成果轉化,都需要金融給予有力支持。回顧歷史不難發現,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背后是倫敦金融中心和英國銀行業的崛起;第二次工業革命伴隨著紐約股票市場的蓬勃發展,著名的道瓊斯指數即誕生于19世紀80年代;以計算機、信息技術為標志的第三次工業革命離不開風險投資、創業投資等新興金融力量的積極推動。因此,構建科技金融體系,推動金融更好服務科技創新,實現科技與金融相互促進、相互賦能,將有助于支撐和保障新質生產力發展。

  我國科技創新金融服務體系初步形成

  近年來,我國加快構建多層次科技金融體系,不斷豐富金融產品和服務,已初步形成了包括銀行信貸、債券、股票、股權投資基金、保險等在內,全方位、多層次、廣覆蓋的金融服務體系。

  (一)銀行科技金融穩步發展

  隨著銀行不斷強化金融創新和對科創企業的融資支持,科技型企業貸款保持了較快增長速度。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末,全國高新技術企業貸款余額為15.3萬億元,同比增長19.5%,高于同期8.8%的各項貸款增速;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余額為3.09萬億元,同比增長21.2%;專精特新企業貸款余額為4.18萬億元,同比增長14.4%;知識產權質押貸款余額為2340億元,同比增長38%。

  為加強對科技企業的支持,不少商業銀行還進一步采取針對性舉措。一是組建總行級科技金融中心,構建科技金融中心、科技金融事業部、科技金融專業支行3個梯度的立體化專業服務網絡;二是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推出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貸款、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創新積分貸、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科創企業股權激勵貸等多種科創信貸;三是發行專項理財產品,將資金投向先進制造業、專精特新企業;四是通過私人銀行業務為科創企業高管提供多元化資產配置服務;五是多家大中型銀行加強集團內母子公司協同,聯動旗下投行、保險、信托、租賃、理財等子公司,推動構建“股貸債保”聯動的綜合金融服務體系,為各類科技創新主體提供股權、信貸、債券、保險等多元化、接力式、全方位的綜合金融服務。

  (二)科創債券市場齊頭并進

  狹義的科創債券主要是指發行主體為科技創新相關企業,或募集資金主要用于科技創新領域的債券,主要包括在交易所上市流通的科創公司債和在銀行間市場流通的科創票據。除此之外,廣義的科創債券還包括雙創孵化專項企業債券、長三角集合債券、創業投資基金類債券、雙創金融債券、私募可轉債等專項金融工具。從發展情況來看,科創公司債2021年發行23只,規模為166.6億元;2022年發行81只,規模為922.4億元;2023年發行329只,規模為3573.9億元。科創票據2022年發行199只,規模為1576.74億元;2023年發行453只,規模為4054.60億元。3年多來,科創債券市場的發行數量和規模整體均快速增長。

  (三)科創股票市場三足鼎立

  在我國境內,以支持科創為特色的股票市場主要有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和新三板三大陣地。從定位和分工來看,科創板強化“硬科技”特色,致力于支持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創業板致力于服務優質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北交所和新三板則共同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專精特新集聚效應明顯。其中,科創板自2019年7月成立以來,5年累計支持573家科技類企業上市,首發募資總額達9108億元,總市值逾5萬億元。分行業來看,科創板上市公司主要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硬科技”企業。

  (四)股權投資基金快速發展

  隨著國家和地方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我國股權投資基金迎來黃金機遇期。政府投資基金、金融機構背景的股權投資基金、專業化股權投資基金等各類股權基金競相發展,呈現生機勃勃的面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明確提出“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基金作用,發展耐心資本”。在國家層面,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國務院國資委等相關部委相繼設立國家級政府基金,旨在推動國家重大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在地方層面,地方政府或地方國企牽頭設立地方政府引導基金、地方國有創投基金等,積極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推動區域產業升級和支持創新創業(見圖1)。銀行、保險等傳統金融機構紛紛獲準設立銀行系金融資產投資公司(AIC)、保險系股權基金等。此外,私募股權投資基金(PE)、風投/創投基金(VC)、企業風險投資(CVC)等股權投資基金也充分發揮其市場化、專業化特點,精準賦能科創企業成長的各個階段,為科技創新企業提供全覆蓋、接力式的金融服務。根據母基金研究中心統計,截至2024年6月末,國內433只母基金1的總管理規模達5.5萬億元。其中,政府引導基金318只,總管理規模約4.5億元;市場化母基金106只,總管理規模約1萬億元。

  (五)科技保險種類不斷豐富

  作為分散風險的有效市場機制,保險是科創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創企業在成長過程中要經歷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等階段,每個階段面臨的風險不同,亟須多元化保險產品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與保障(見表1)。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科技活動主體保險業務保單數量達3.8億件,科技活動主體保險業務賠款支出為138億元,大力支持國家重點戰略和重點領域科技創新。首臺(套)保險、新材料保險補償機制為全國各類重大技術裝備和全國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提供了近萬億元的保險保障。其中,集成電路共保體共計為24家集成電路企業提供保險保障約1.34萬億元。

  我國科技創新金融體系的特點與不足

  (一)主要特點

  從國外經驗來看,歐美發達國家在完成工業革命、邁進信息技術時代的過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科技創新金融體系。例如,美國形成以“風險投資市場+風險貸款市場+多層次資本市場”三位一體為特點的科技創新金融體系;德國由政策性銀行引領,商業銀行發揮主力軍作用,擔保銀行提供風險保障,共同構成科技創新金融體系。我國科技創新金融體系雖然起步較晚,還在不斷完善的過程中,但自身特點較為鮮明。

  一是中央層面大力推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強對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完善長期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將科技金融列為“五篇大文章”之首。2024年1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加強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的通知》,要求銀行業、保險業進一步加強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

  二是地方政府積極探索。與發達國家科技金融主要靠專業資本市場和金融機構驅動不同,我國科技金融發展進程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地方政府和國有資本起到非常關鍵的推動作用。2024年7月,上海市成立三大先導產業母基金,計劃出資總規模達1000億元,聚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產業投資(見表2)。2024年10月,深圳市首次提出發展“大膽資本”,明確到2026年力爭形成萬億級政府投資基金群、千億級“20+8”產業基金群,以及百億級天使母基金和種子基金群。此外,廣州、北京、武漢、無錫等地圍繞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基金作用,也先后出臺支持重點產業發展的產業母基金或引導基金。

  三是從單一業務向跨業務聯動發展。長期以來,我國的科技金融主要是相對單一的銀行科技貸款。2016年4月,原銀監會、科技部、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發文,正式啟動銀行業金融機構“投貸聯動”業務試點。銀行以信貸投放與本集團設立的具有投資功能子公司的股權投資相結合的方式,為科創企業提供持續資金支持。在此基礎上,我國政府和監管部門不斷探索更適合我國國情的銀行科技金融業務模式。2023年6月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進一步提出,加快形成以股權投資為主、“股貸債保”聯動的金融服務支撐體系。從名稱來看,“股貸債保”是涵蓋投貸聯動、信保聯動、債股聯動、債保聯動等多種形式的一體化服務方式,其內涵和外延比“投貸聯動”明顯擴大。

  (二)不足之處

  與國外發展相對成熟的科創金融體系相比,以新質生產力和金融強國發展的要求衡量,我國科創金融體系仍存在較為明顯的短板。

  一是銀行支持科技創新的作用尚待更好地發揮。我國金融體系以銀行間接融資為主,但銀行業對于支持科技創新的意愿、能力均有待增強,尤其是大型銀行的綜合優勢、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發揮。近年來,國內一些銀行紛紛成立科技支行、科技金融事業部等分支機構和事業部,但其中很多都是地方法人銀行,規模偏小,資金實力和風險管理能力相對薄弱,難以承擔較大規模的重大科技項目,對于中小科技企業的風險也難以做到充分有效識別和管控。

  二是資本市場缺少相匹配的耐心資本。科技創新通常具有人才密度大、研發周期長、資本投入大等特征,如全球單品種生物醫藥研發平均耗時長達10年。盡管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但由于缺少耐心資本和長線資金,資本市場上短期逐利行為盛行,市場頻繁波動。據統計,我國養老金、保險資金的權益投資占比僅為12%、10%2,遠低于國際成熟市場水平。

  三是社會資本占股權投資比重偏低。近年來,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已成為我國支持科技創新的重要生力軍。在該領域,財政和國有性質資金占比近七成,社會資本占比相對較低。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統計,目前在規模超過10億元的基金中,國有背景的基金管理機構占比超過60%。

  四是科技保險的供求存在不足。從供給端來看,科技創新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及高風險性特征,而現有科技保險產品尤其是重大技術攻關保險產品的供給不夠充分,科技保險的保險密度較低。同時,科技保險產品定價相對較高,但在多數情況下給企業帶來的直接、實質性幫助較為有限,導致部分科技企業購買保險的意愿不強。

  五是部分金融機構難以駕馭科技金融風險。科技創新企業有別于傳統企業,不但面臨管理風險和市場風險,研發投入大、回收周期長等特征還使得企業面臨技術風險、盈利風險、再融資風險等多方面風險。面對來自科技創新領域的新挑戰,不少金融機構缺乏有效的風險識別和定價手段,產生了不敢投、不愿投的顧慮。

  加強金融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建議

  為更好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加快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我國亟待進一步深化金融體制機制改革,發展和完善科創金融體系,促進科創與金融深度融合,加強金融對科創的支持,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一是加大結構性貨幣政策的針對性支持力度。2024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新設了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這一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旨在加強對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項目、科技型中小企業首次貸款的金融支持。建議2025年追加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額度5000億~1萬億元,重點加大對中小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項目特別是數字化轉型的金融支持力度。此外,還可以考慮針對科創企業的股權激勵、并購重組等需求,創設新的結構化支持工具。

  二是更好發揮大型商業銀行的綜合優勢。針對中小銀行體量不足、綜合化經營能力不足和風險管理能力較弱等短板,建議鼓勵大型商業銀行成立專業的科技金融子公司,充分發揮自身抗風險能力強、綜合化和集團化特色明顯的優勢,加強國有金融對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和科技型企業的金融支持。

  三是探索設立科創政策性銀行。建議借鑒德國、韓國等國相關經驗,探索設立我國科創政策性銀行。可由中央財政全額出資,在監管上降低對資本充足率的要求,在考核上堅持非營利性原則,專職服務國家創新發展戰略,重點支持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和大國重器建設、參與制造業強鏈補鏈行動和“卡脖子”技術攻關項目的企業,以更好匹配相關項目投資期長、資金需求量大、回報相對較慢的融資特點。

  四是發揮資本市場長線資金的投資功能。深化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改革,發揮好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和新三板以及區域股權市場各自功能,積極引入養老金、保險資金、產業資本等長線資金進入股市,進一步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實現資本市場在推動科技創新方面的樞紐作用。加強債券市場精準支持科創企業融資的功能,建議優先支持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債融資,鼓勵政策性機構和市場機構為民營科技型企業發行科創債券提供增信等支持。

  五是鼓勵多元化股權投資競相發展。培育打造一流的投資銀行、私募股權基金、風險投資機構,加大股權投資力度,滿足科技企業初創期的融資需求。對國家級政府投資基金、地方政府投資基金等政府類基金,應實施差異化、長周期的考核評價和中長期激勵機制,細化各種場景下的盡職免責和容錯機制,更好發揮管理人的投資積極性。積極鼓勵支持產業鏈“鏈主”企業、上市公司尤其是民營企業龍頭,圍繞產業鏈上下游開展企業風險投資,參與上下游協同創新。

  六是健全科技保險體系。建議監管部門支持保險企業圍繞科技企業研發、生產、創業保障、人才保障等全產業鏈,進一步完善科技保險產品體系。各地政府可通過創新獎補機制、稅收優惠、風險共擔等政策舉措推動形成科技保險新路徑、新模式、新方案。對于國家和地方重大重點科技項目,建議將投保科技保險納入企業考核的加分項。

  七是強化科技金融風險防控。建議監管部門推動建立科創金融自動化數據采集處理通道和本地化監管數據資源庫,搭建金融風險監測平臺,強化風險監測預警和早期干預。金融機構應加強與科技創新相匹配的風險管理體系,充分發揮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優勢,利用企業多維度的數據信息,加強授信管理和貸款資金用途監控。

  注:

  1.根據中國證監會相關文件,母基金是指將主要基金財產投資于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份額、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份額、資產管理產品份額以及符合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投資標的的私募基金。

  2.參見《中國證券報》2024年9月27日所發文章《讓長線資金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定海神針》,作者李迅雷、徐馳。

你可能想看:

轉載請注明來自造財(上海)財務稅務代理有限公司,本文標題:《連平等:更好發揮金融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功能》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決定都會改變你的人生!
Top
網站統計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