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夕央行加大公開市場投放以呵護跨節流動性,資金面整體處于緊平衡格局,面對節后大量逆回購到期,資金面如何走以及央行在公開市場如何操作引發市場關注。
春節后首周將有超2萬億元逆回購到期,其中,春節后首個交易日(2月5日)公開市場有14135億元逆回購到期。多家機構預計,節后資金面或將季節性轉松,但可能維持偏緊平衡狀態。
“春節后(2月3日當周),資金面有望轉松,并帶動債市震蕩回暖。這主要源于節后現金回流、財政資金流出,以及人民幣匯率暫時企穩;同時,1月制造業PMI重回收縮區間,基本面偏弱局面下,央行繼續收緊資金面的可能性不大。但需注意的是,特朗普對華關稅政策仍存在很大不確定性,或將加劇人民幣匯率波動,同時,春節假期期間的出行消費數據表現也會對市場情緒造成一定擾動。”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分析師瞿瑞認為。
華西證券宏觀固收團隊認為,整體來看,較為確定的是節后資金面或將季節性轉松,不會繼續維持節前的高壓狀態。不過央行在流動性管理方面的態度依舊以維穩為主,未展現出轉向更寬松的意圖,因而資金價格轉松的幅度或有限,資金面可能維持緊平衡狀態。
該機構指出,偏利好的因素,一是節后將有1萬億-2萬億現金回流,作為中長期資金補充超儲,替代資金成本更高的短期逆回購,資金預期也將更加穩定。二是這一輪資金收斂之后,非銀杠桿率已經降到2024年以來最低,繼續被動去杠桿加劇資金面波動的概率下降。三是節后政府債還未立即上量,1月26日-2月8日政府債凈繳款僅-297.1億元,對資金面的擾動較小。偏利空的因素,一是節后有2.3萬億逆回購到期,相比2021年、2022年和2024年春節后逆回購到期量均要高,和2023年基本持平,尤其是春節后第一天(2月5日)到期高達1.4萬億,快速回籠可能容易引發資金波動;二是非銀存款流失,使銀行負債端持續處于緊平衡狀態,短期可能還未有緩解。
市場預計,春節后短端利率或下行。
東吳證券預計,展望節后預計資金面將隨之回歸中性,緊張局面有望緩解。2024年央行創設的各項新型貨幣政策工具,包括臨時正逆回購、買賣國債等,均旨在增加其對于短端利率的掌控力度。而就目前的基本面情況以及財政與貨幣之間的配合角度來看,我國仍處于降息周期中,收益率曲線不具備大幅上行的基礎。
華福證券指出,總體來說,春節后資金價格大概率較春節前便宜。從歷史情況來看,由于春節后資金大概率轉松,會帶動短端利率出現明顯下行和曲線走陡。在匯率壓力沒有明顯減輕、經濟數據沒有明顯偏離預期、政府債逐步供給的情況下,預計春節后長端利率將維持在1.6%-1.7%之間震蕩的狀態,短端利率將隨著資金面壓力的減輕進一步下行,收益率曲線將變陡。
“春節后若資金面轉松并未如期而至, 或反映相較寬貨幣而言, 政策端對于防空轉、穩匯率、提振信貸投放、長債收益率變化等訴求較強,疊加當前基本面整體呈現‘穩中有進’態勢,貨幣加碼寬松的力度和節奏或將相應有所調整,市場對此也存在一定預期差,短期內資金面或仍有維持平穩偏緊格局的可能。但中長期維度來看,圍繞國內經濟金融形勢,貨幣適度寬松仍是主旋律。”民生證券分析師譚逸鳴在研報中指出。
澎湃新聞記者 陳月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