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應具備與生產規模相匹配的環境保護設施。應具備集中的運營場地,并實行封閉式規范管理。
隨著光伏設備更新換代造成的批量替換和初期光伏設備報廢潮的來臨,國內光伏設備集中退役潮將至,光伏廢物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新型污染源。
有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光伏廢物銀、硅等材料的提取需要更高的工藝要求和更嚴格的管理,一旦處置不當,就會對土壤和地下水等造成嚴重污染。加強對回收利用處置全過程的環保監督力度、預防環境風險迫在眉睫。
第一財經記者從生態環境部了解到,《廢光伏設備回收處理污染控制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已開始征求有關方面意見。據征求意見稿編制組介紹,目前,廢光伏設備(光伏組件、支撐結構和相應的電氣設備)回收面臨的環境問題主要包括有毒有害氣體和廢液產生、重金屬污染風險、有價資源浪費、固體廢物處置以及碳排放等,亟需建立一套針對廢光伏設備利用處置的污染控制技術規范,對廢光伏設備回收全過程的環境污染進行控制。
光伏設備拆裝比較簡單,可流通性比較強,目前大多采用裝機時間推算或模型估算法。光伏設備使用壽命一般為20~25年,由于我國光伏行業起步較晚,尚未進入大規模報廢期。據行業協會數據,截至2023年,我國累計退役的光伏設備約9萬噸。
據國家能源局今年2月發布的《2023年光伏發電建設情況》,2023年我國太陽能(光伏)新增裝機容量為21630萬kW,累計裝機容量60892萬kW。國家能源局今年1月發布的《2023年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我國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同比增長55.2%。
據行業協會測算,預計2030年光伏設備累計報廢量將達150萬~200萬噸,2040年將接近700萬噸,到2050年將突破2000萬噸。目前,光伏設備回收處理對象主要為生產過程的殘次品,處置規模約6萬千瓦(約10.9萬片光伏設備)。未來光伏設備的回收處理將面臨較大的壓力。
編制組介紹,根據產品的結構和組成,光伏設備主要以玻璃、背板、電池、鋁邊框、銅焊帶和接線盒的處理為主。廢光伏設備中包含銅、鋁、硅、銀、鎵、銦等多種材料具有較高的回收利用價值,其中銀、銦、鎵等稀貴金屬占比約0.02%。
光伏設備背板多由含氟薄膜組成,存在回收難度高、環境污染隱患大等風險。目前,國外主要采用機械物理破碎法和熱解法等技術處理廢光伏設備,尚未實現大規模產業化應用;近年來國內科研單位也開展了相關技術研發,主要包括熱裂解法、破碎分選法和深冷物理法等技術,目前該領域的回收處理技術仍處于探索階段。
編制組介紹,目前,廢光伏設備處理行業還面臨著行業水平參差不齊、處理環節環境風險大、循環利用技術能力不足等問題。目前,我國發布了多項政策文件均對廢光伏設備回收處理提出相關政策要求,但在廢光伏設備污染控制方面的技術規范仍存在空白。
編制組介紹,目前,無論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還是國際電工委員會(IEC),都沒有專門針對廢光伏設備回收處理污染控制技術規范,同時,受限于各國發展市場經濟的模式和實際情況不同,廢光伏設備回收處理管理主要是依靠各國制定的廢棄電子電氣設備相關法律法規。各發達國家和地區對廢光伏設備回收處理的管理有著自己的特點。
上述征求意見稿提出,廢光伏設備拆卸、收集、運輸、貯存、拆解、綜合利用和處置等過程應遵循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原則,應優先采用能耗低、資源回收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藝和設備,不應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淘汰工藝和設備。
考慮到目前回收處理企業的規模、技術水平和規范程度參差不齊,為避免“小作坊”等技術條件薄弱、管理制度不完善的單位和個人造成較大環境污染,征求意見稿提出,建設項目的選址和建設應符合當地城市規劃的要求,不應位于國家和地方劃定的生態保護紅線區域、永久基本農田和其他需要特別保護的區域內。企業應具備與生產規模相匹配的環境保護設施。應具備集中的運營場地,并實行封閉式規范管理。處理場地面積應不低于20000平方米,利用能力不宜低于10000噸/年。
征求意見稿提出,參與光伏設備及其零部件和材料的生產、運營企業及廢光伏設備回收處理企業應建立信息化電子臺賬,在廢光伏設備全生命周期協同跟蹤,按照國家和地方環境管理要求進行信息化管理,并能夠與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管理相關平臺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