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代周報
“公司要求員工嚴禁在職場、社交平臺等地發布‘開門紅’相關字詞內容。”近日,一家保險公司營銷人員李默(化名)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公司近期“開門紅”營銷節奏有所加快,但低調宣傳。
保險行業2025年“開門紅”被淡化了。過去,保險業“開門紅”一直是業內的重頭戲,承載著保險公司全年的業績期望。與往年不同,2025年“開門紅”普遍比較低調,保費收取模式、主力產品策略均有較大調整,從保費預收轉向保費預錄,并加大分紅險的推動力度。
北京排排網保險代理有限公司的楊帆總經理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保險公司在“開門紅”期間主推的產品變化不僅體現在產品類型上,還涉及推廣策略的調整。根據市場需求和政策導向,保險公司將靈活調整產品組合,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消費者需求和監管環境。在產品類型上,公司可能會傾向于主推浮動收益的分紅型產品或更多地向保障型產品傾斜,這一決策將取決于公司的市場定位、風險管理能力以及對市場趨勢的精準預判。
有業內人士認為,由于此前預定利率切換,短期“炒停售”帶來需求透支,加上股市近期迎來上漲行情,一定程度上會抑制客戶的投保意愿,保險行業2025年“開門紅”面臨挑戰。
“開門紅”聲勢漸小
“開門紅”是保險公司在每年10月至次年2月的關鍵銷售期,旨在通過推出高收益儲蓄保險產品吸引客戶,提升市場份額,并為全年業績打下良好基礎,也被稱為保險業的“雙11”。
近期,保險企業紛紛啟動2025年“開門紅”,但宣傳營銷比較低調,鮮有代理人在社交平臺上提及“開門紅”字眼。
“盡管公司有規定要避免使用‘開門紅’字樣,但營銷節奏有加快,代理人正在積極推進客戶維系工作。”李默向時代周報記者稱。
2023年10月,監管部門下發《關于強化管理促進人身險業務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要求各人身保險公司不得采取大幅提前收取保費并指定第二年保單生效日的方式進行承保,不得將客戶實質為保費的資金存放于其他投資理財類賬戶,防止出現承保空檔,引發合同糾紛,滋生經營風險,引導各公司科學制定年度預算,防止激進發展、大進大出,嚴格執行“報行合一”,促進人身保險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有意向客戶可以提前錄好資料,到了2025年1月1日再統一扣費。”李默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目前主推的年金險和增額終身壽,業績達成情況都不太理想。
2025年“開門紅”主打產品也與往年有所不同,險企紛紛加大新產品開發力度,主推的年金險、終身壽險等產品新增了分紅模式,浮動收益產品成為市場上的主流壽險產品。
某中小型壽險公司相關負責人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公司的“開門紅”活動從11月初開始,與去年主打固收型增額終身壽相比,今年更加注重推廣年金險和分紅型增額終身壽。
某頭部壽險公司精算人員向時代周報記者稱,2025年“開門紅”的營銷策略變化不大,仍會為銷售人員提供更多傭金和激勵政策。但是主推產品有較大變化,接下來將主推傳統型和分紅型的增額終身壽,并搭配養老社區銷售,預計“開門紅”期間也會有一些優惠政策,總保費入住門檻可能會降低。
楊帆也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為推動2025年“開門紅”,保險公司確實給出了一些優惠或激勵措施。部分保險公司放寬了投保條件,降低了健康險的投保門檻,以便吸引更多消費者;同時,提高傭金比例等,以激勵銷售人員積極推廣產品。這些措施有望提升“開門紅”業績。
部分銀行網點暫未上線“開門紅”產品
經過“報行合一”后,銀保渠道2025年“開門紅”營銷表現也比較冷淡。
近日,時代周報記者以消費者身份走訪,發現多家銀行網點表示近期銷售節奏沒有出現大變動,部分“開門紅”產品上市時間需要等到12月或者2025年1月,分紅型產品成為主打產品。
今年5月,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取消了一個銀行網點只能代理三家險企產品的限制。在“報行合一”深入至各銷售渠道的背景下,該政策的變化也將在2025年“開門紅”中起到進一步作用。
工商銀行廣州某網點客戶經理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該網點與中國人壽、平安人壽、泰康人壽、陽光人壽、招商仁和人壽等多家險企建立了代銷合作關系。在當前低利率和險企投資收益不穩定的環境下,該網點更傾向于推廣固定收益的增額終身壽以及年金產品,部分分紅型產品預計12月或明年年初上線。
談及該網點的“開門紅”營銷策略,該客戶經理表示,他們的銷售節奏一直保持穩定有序,沒有受到行業“開門紅”的影響。他認為,“開門紅”只是保險公司的一種銷售策略,保險產品則是大同小異,對于投保人并無實質性意義。投保人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險。
某股份行客戶經理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當前,保險行業面臨較大“利差損”風險,監管部門鼓勵保險公司發展分紅險。在低利率環境下,分紅險的浮動收益賬戶也為尋求更高收益的投資者提供更多可能性。大型險企的分紅險因其更強的投資實力和更高的分紅實現率而更受青睞。
保險需求提前釋放,“開門紅”成效待考
保費收入是險企的基本盤,受預定利率切換的影響,保險需求提前釋放,2025年保險業“開門紅”面臨挑戰。
今年8月,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向業內發布《關于健全人身保險產品定價機制的通知》,自9月1日起,普通型保險產品的預定利率上限由3.0%降至2.5%,而分紅型保險和萬能險的上限則在10月1日分別下調至2.0%和1.5%;并鼓勵保險公司開發長期分紅型保險產品。
在此背景下,儲蓄型保險在窗口期迎來一波投保小高峰,這也引發市場對于2025年“開門紅”需求透支的擔憂。
對外經貿大學創新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龍格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人身險產品定價利率切換,多家人身險公司業務達成情況較好,已基本完成全年業績目標,這是推動2025年開門紅啟動節奏提前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今年以來,人身險公司紛紛向分紅險轉型,2025年“開門紅”成為分紅險發力的關鍵節點,但分紅險想要重回市場主流仍面臨不少現實難題。
楊帆認為,從實踐來看,分紅險銷售的主要挑戰在于:一是消費者對分紅險的理解程度不足,對其收益性和風險性存在認知偏差;二是市場競爭激烈,產品同質化嚴重,難以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三是消費者的信任問題,由于過去一些分紅險產品的收益未達預期,導致消費者對分紅險的信任度下降;四是監管環境的變化,對分紅險的銷售和宣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對外經貿大學創新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龍格向時代周報記者分析,由于整體投資收益較低等因素,2023年分紅險的分紅實現率整體偏低,部分銷售人員和客戶信心不足。此外,保險公司對分紅險的推廣愿望與營銷團隊對產品熟悉程度、客戶接受度之間的矛盾也不容忽視。
楊帆對2025年的“開門紅”業績持積極態度。他認為,隨著經濟的逐步復蘇和市場需求增加,人身險產品有望迎來新的增長點。同時,保險公司也在不斷創新和優化產品,以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這些因素都有助于提升開門紅的業績。
國信證券在近期一份研報中指出,考慮到當前行業面臨的養老、醫療、養康、儲蓄等多元需求,疊加渠道及產品改革初見成效,持續看好2025年“開門紅”的保費收入表現,預計2025年“開門紅”期間保費同比增速約為7%至8%,對應NBV(新業務價值)增速為25%。